于漪:站上講臺就是生命在歌唱
新華社上海1月7日電(記者吳振東)“既然我選擇了做教師,我就選擇了高尚。要為祖國培養有用之才,教師自己就要成為一個堂堂正正、通體透亮的人。”盡管已經90歲高齡,于漪的話語依然充滿力量。
于漪是新中國培養的第一代語文教師,她以“站上講臺就是生命在歌唱”的極大熱情投入工作,但在其后“知識越多越反動”的年代里,她也曾飽經風霜。1977年,她重返講臺。
“回歸”后的于漪以強烈的使命感潛心鉆研語文教學,因為課上得好,她的整個教學生涯中共開了近2000節公開課。“在我的課上,要讓每個學生都成為發光體。”于漪率先倡導將“我講你聽”式的線性教學結構改為網絡式、輻射性的互動教學,在語文教學中產生廣泛影響。
1978年初,報告文學《哥德巴赫猜想》發表,興奮的于漪找到學校數學老師,告訴對方“這是了不起的成就,我們唱個‘雙簧’,你給學生講陳景潤的科學貢獻,我講陳景潤為科學獻身的精神。”
這正是于漪“教文育人”思想的體現。在她看來,語文不僅是教孩子理解和運用語言文字,更是在建設他們的精神家園,塑造其靈魂。上世紀90年代初,語文學科開始被工具性所左右時,于漪撰文《改革弊端,弘揚人文》,提出“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學科的基本特點”。這個觀點寫入后來的全國語文課程標準,深刻改變了語文教學的模式。
步入新世紀,于漪又提出語文學科要“德智融合”,即充分挖掘學科內在的育人價值,將其與知識傳授能力的培養相融合,真正將立德樹人落實到學科主渠道、課堂主陣地,加強教師的育德能力,得到全國教育界高度認可。
“我一輩子的理想就是做一名‘合格’的教師,這個‘格’不是用量化來衡量的,而是國家的要求、人民的囑托。”于漪說。
正是因為這個“理想”,這位老人總是不知疲倦,她的掛歷上,幾乎每個日子都畫上了圈,不少格子里畫了兩個甚至更多的圈。她為推進教育綜合改革、辦好“家門口的好學校”傾注心血,如今還承擔國家級骨干教師培訓的重任;她時刻關注中國教育的變化發展,當教育功利化的現象顯現、語文教學徘徊不前時,她的諫言從不缺位。
上一篇:鞠萍:把自己定位成細心傾聽者
下一篇:顧學明:必須堅持擴大開放
最新文章
-
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百
【焦點關注網www.artdj.cn北......
-
訪著名作曲家施萬春
【焦點關注緒ww.artdj.cn北京......
-
“中國好人”劉發英
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,湖北省長陽......
-
訪當代中國著名笙演
李光陸教授,博士研究生導師、中國......
-
訪抗震救援英雄楷模
白宏偉一線愛心救援隊由從事應急......
推薦文章
-
北京疆農發商貿有限
北京疆農發商貿有限公司是一家銷......
-
廣東佛山新時代文明
近日,廣東佛山大鎮社區新時代文......
-
邵陽寶慶山莊酒店管
邵陽寶慶山莊酒店管理有限公司獲......
-
一顆小草就是一個大
【焦點關注網www.artdj.cn北......
-
【“6 · 26”國際禁
6•26國際禁毒日2021年6月......
網友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