讀懂“非必要不返鄉”的溫情
一年一度的春節返鄉,是一個非常獨特的中國文化現象,也創造了一個全球罕見的大規模人口流動景觀,被人類學家稱為人類規模最大的周期性大遷徙。其規模有多么龐大呢?近30多年來,中國春運大軍已經從1億人次增長到現在的將近40億人次。如今一次春運,就相當于讓非洲、歐洲、美洲、大洋洲的總人口在40天里搬一次家,令人驚嘆。
一方面,這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力量。中國深度的經濟發展、文化發展,讓越來越多的國人異地務工、求學。數量巨大的人口流動,創造了繁榮的經濟和文化,也開闊了國人的眼界和視野。實際上,這甚至是歐洲、北美洲發達國家都無法想象的。有學者曾言,美國有四成以上的人口,一輩子都不曾離開家鄉,又如何理解世界?而另一方面,這又源于國人深厚的傳統觀念和鄉愁情懷。詩云:“獨在異鄉為異客,每逢佳節倍思親。”在國人的觀念里,一到春節,無論離家多遠,回家都是天經地義,如大雁南飛,如河魚回溯。
理解國人的傳統觀念和鄉愁情懷,才能理解“非必要不返鄉”背后的溫情與善意。冬春季節的寒冷低溫天氣,適合病毒生存和傳播。低溫天氣如果與春運返鄉高峰疊加,其中的防控壓力自然不容忽視。但就是在此情形下,北京、山東、安徽、四川、湖南等多地提出了留在城市過年的倡議。與此同時,張伯禮、鐘南山等多位專家對春節期間的疫情防控進行了分析解讀,也建議非必要不返鄉過年。何謂必要,何謂非必要?兩者沒有明確界線,將判斷和決定交給了個人。既表明了形勢,又照顧了大眾的情感需求。要知道,去年春節受疫情影響,很多人沒能回家過年,今年回家的理由更加充分,可謂是“剛需”。
是的,這是一種溫情。政府并沒有以行政命令讓大家“回不去了”,讀懂這一層溫情善意,城市的各級各部門要主動作為,以溫情留人,以服務動人,讓大家“不回去了”。有關部門,要多組織一些過年的文化活動,多給民眾提供一些文化大餐,給鄉情親情提供有力保障。社區也有必要做好噓寒問暖,使異鄉人不感到節日的枯燥無聊。各企事業單位在放假期間,要給留在泉州過年的職工想一些節目、發一些福利、加一些樂趣,讓留泉人員有在家的感覺。多一分主動性,就多一分理解;多一分包容性,就多一分溫暖。
另一方面,讓大家“不回去了”,是每一個民眾心態轉變的問題,也是每一個泉州人的責任和擔當。海內皆兄弟,天涯若比鄰。同在一個城市,一起過中國年,就都是泉州老鄉了,又分什么同鄉異鄉?城市的開放在于人心的開放,人心的開放在于觀念的開放。異鄉人以泉州為家,泉州人就要有以異鄉人為鄉親的胸懷。泉州自古以來就是一座兼容并包的城市,以開放的心態,接納并留下所有建設者,城市才有更好的未來。總而言之,無論是“城”還是“人”,以政策引導、以活動激勵、以服務暖心、以行動貼心,讓每一個在泉州的人都感受到家的味道,這不正是春節的本意嗎?
上一篇:細數從古至今重陽節傳說 探究重陽節的由來
下一篇:提高社會文明程度需要每個人的努力
推薦文章
-
北京疆農發商貿有限
北京疆農發商貿有限公司是一家銷......
-
廣東佛山新時代文明
近日,廣東佛山大鎮社區新時代文......
-
邵陽寶慶山莊酒店管
邵陽寶慶山莊酒店管理有限公司獲......
-
一顆小草就是一個大
【焦點關注網www.artdj.cn北......
-
【“6 · 26”國際禁
6•26國際禁毒日2021年6月......
網友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