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睡眠令”貴在落到實處
作者:王菲
4月2日,教育部針對中小學生發布了“睡眠令”。在《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小學生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》中,教育部要求合理安排學校作息時間,防止學業過重擠占睡眠時間,合理安排學生就寢時間。(據新京報報道)
睡眠對于成長中的孩子而言至關重要,良好的睡眠不僅能促進孩子的生長發育,還能促進學習、記憶等認知功能的發展。強健的體魄、愉快的情緒、良好的生活習慣,均與充足的睡眠密切相關。然而當前,越來越多孩子卻被睡眠問題所困擾。睡眠時間不足、睡眠質量欠佳、睡眠環境不良等等,讓孩子睡個好覺的社會呼聲也越來越高。
“睡眠令”的出臺,無疑是對這一呼聲的積極回應。《通知》針對當前中小學生的睡眠實際情況,從多個方面作出了規定、提出了要求,包括加強科學睡眠的宣傳教育、明確學生的睡眠時間要求、統籌安排學校作息時間、防止學業過重擠占睡眠時間、合理安排學生就寢時間、指導提高學生睡眠質量、加強濃重睡眠監測督導等。
可見,睡眠問題絕不單純是孩子個人的事,而是受到家庭、學校、社會等各方因素和環境的影響。根據《2019年中國青少年兒童睡眠健康白皮書》的數據分析結果顯示,影響孩子睡眠的因素很多,包括:作業時長、晚餐時間、家長輔導作業時的情緒、家長睡眠質量、家長電子產品使用程度、孩子電子娛樂時長以及學生睡前活動。其中繁重的課業占到67.3%,電視、手機、電腦等占到27.1%,噪音、聲光、空氣等睡眠環境因素占到24.8%,家長睡眠狀況對孩子的影響占到18%。
這組數據充分說明,要破解孩子睡眠不足的“老大難”問題,需要社會各方的共同努力、共同擔責。作為家長,是給予孩子陪伴最多的人,也是影響孩子睡眠質量的關鍵施策人。既要幫助孩子科學合理地規劃作息時間,養成良好的生活和睡眠習慣;也要管理好自己,多用正面情緒、科學方法教育引導孩子,在言傳身教中傳遞給孩子更多正能量、好習慣。
作為學校,其教育教學活動都應以確保學生的身心健康為前提和首位。要合理安排課間休息和下午上課時間,有條件的地方和學校應保障學生必要的午休時間。通過“睡眠令”的實施,客觀上也有助于倒逼學校和老師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。只有改進教學方法、因材施教,才能推動“睡眠令”的落地。
校外培訓、游戲同樣要為學生的睡眠讓路。校外培訓機構的培訓時間應科學合理,不該強行擠占孩子必要的休息時間,更不該以課前預習、課后鞏固、作業練習、微信群打卡等形式變相布置作業,增加額外負擔。針對電子產品成癮問題導致的睡眠不足,各游戲、短視頻、直播等泛娛樂平臺也應擔起企業公民的主體責任,在保護下一代上出力獻策。
一道“睡眠令”,喜在出臺、貴在執行。它不僅僅是一份承諾書,更應成為切實給予孩子睡眠保障的有力武器。
4月2日,教育部針對中小學生發布了“睡眠令”。在《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小學生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》中,教育部要求合理安排學校作息時間,防止學業過重擠占睡眠時間,合理安排學生就寢時間。(據新京報報道)
睡眠對于成長中的孩子而言至關重要,良好的睡眠不僅能促進孩子的生長發育,還能促進學習、記憶等認知功能的發展。強健的體魄、愉快的情緒、良好的生活習慣,均與充足的睡眠密切相關。然而當前,越來越多孩子卻被睡眠問題所困擾。睡眠時間不足、睡眠質量欠佳、睡眠環境不良等等,讓孩子睡個好覺的社會呼聲也越來越高。
“睡眠令”的出臺,無疑是對這一呼聲的積極回應。《通知》針對當前中小學生的睡眠實際情況,從多個方面作出了規定、提出了要求,包括加強科學睡眠的宣傳教育、明確學生的睡眠時間要求、統籌安排學校作息時間、防止學業過重擠占睡眠時間、合理安排學生就寢時間、指導提高學生睡眠質量、加強濃重睡眠監測督導等。
可見,睡眠問題絕不單純是孩子個人的事,而是受到家庭、學校、社會等各方因素和環境的影響。根據《2019年中國青少年兒童睡眠健康白皮書》的數據分析結果顯示,影響孩子睡眠的因素很多,包括:作業時長、晚餐時間、家長輔導作業時的情緒、家長睡眠質量、家長電子產品使用程度、孩子電子娛樂時長以及學生睡前活動。其中繁重的課業占到67.3%,電視、手機、電腦等占到27.1%,噪音、聲光、空氣等睡眠環境因素占到24.8%,家長睡眠狀況對孩子的影響占到18%。
這組數據充分說明,要破解孩子睡眠不足的“老大難”問題,需要社會各方的共同努力、共同擔責。作為家長,是給予孩子陪伴最多的人,也是影響孩子睡眠質量的關鍵施策人。既要幫助孩子科學合理地規劃作息時間,養成良好的生活和睡眠習慣;也要管理好自己,多用正面情緒、科學方法教育引導孩子,在言傳身教中傳遞給孩子更多正能量、好習慣。
作為學校,其教育教學活動都應以確保學生的身心健康為前提和首位。要合理安排課間休息和下午上課時間,有條件的地方和學校應保障學生必要的午休時間。通過“睡眠令”的實施,客觀上也有助于倒逼學校和老師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。只有改進教學方法、因材施教,才能推動“睡眠令”的落地。
校外培訓、游戲同樣要為學生的睡眠讓路。校外培訓機構的培訓時間應科學合理,不該強行擠占孩子必要的休息時間,更不該以課前預習、課后鞏固、作業練習、微信群打卡等形式變相布置作業,增加額外負擔。針對電子產品成癮問題導致的睡眠不足,各游戲、短視頻、直播等泛娛樂平臺也應擔起企業公民的主體責任,在保護下一代上出力獻策。
一道“睡眠令”,喜在出臺、貴在執行。它不僅僅是一份承諾書,更應成為切實給予孩子睡眠保障的有力武器。
(編輯:王霞)
文章熱詞:
上一篇:《高鐵情歌》唱出鐵路職工無悔的堅守
下一篇:“三孩”配套政策從何處入手?
延伸閱讀:
最新文章
-
北京啟動一級響應!這
一級響應!?面對洶洶來襲的新型冠......
-
“紅軍長征”過南陽
??2016年7月15日,為紀念紅軍長征......
推薦文章
-
北京疆農發商貿有限
北京疆農發商貿有限公司是一家銷......
-
廣東佛山新時代文明
近日,廣東佛山大鎮社區新時代文......
-
邵陽寶慶山莊酒店管
邵陽寶慶山莊酒店管理有限公司獲......
-
一顆小草就是一個大
【焦點關注網www.artdj.cn北......
-
【“6 · 26”國際禁
6•26國際禁毒日2021年6月......
網友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