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文明行為促進條例”宣傳好才能落實好
作者:文昊
3月25日,《重慶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》集中宣傳活動走進渝北區寶圣湖街道,渝北區現場發布了“踐行文明八條”。(3月26日《重慶日報》)
近年來,為提升市民文明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,越來越多的城市制定出臺了文明行為促進條例,為文明建設提供法律保障。雖說,各地的條例大都是結合城市文明建設現狀,通過征求市民意見、市民投票等流程最終確定發布,但是仍要面向市民群眾廣泛宣傳,而且要持續宣傳,只有這樣,才能讓條例內容家喻戶曉,才能更好地入腦入心、規范約束人們的行為。在這方面,重慶市規定每年3月為“文明行為促進月”,由有關部門組織宣傳團隊走進城鄉社區,號召市民群眾學習條例、踐行條例,值得借鑒。
知是行之始,行是知之成。制定條例就是為了讓市民踐行,只有大力宣傳才能讓市民知曉條例內容,才能更好地知法守法。因此,各地要建立組織體系,壓實責任,常態化開展條例宣傳活動,積極利用網絡宣傳,最大限度擴大宣傳覆蓋面,讓廣大市民群眾知曉什么是文明、怎么踐行文明,明白哪些事能做、哪些事不能做。同時也要大力宣傳不文明行為的懲戒案例,讓人們敬畏條例,自覺遵守,做城市文明的建設者、捍衛者。
讓條例宣傳“活起來”,才能讓條例更好地入腦入心。宣傳條例不能僅單純宣傳條文內容,要把相對生硬、枯燥的條文通過市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展現出來,群眾才愿意聽、聽得進,條例才能更好地落地。這就要求有關部門要進一步強化責任心,不要滿足宣傳了,而要追求宣傳好,看是否宣傳到群眾的心坎。同時,讓條例宣傳“活起來”,各地還要做好結合文章,比如,與學雷鋒日、敬老日,與清明、春節等節日,以及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結合起來,讓條例宣傳融入更多的場景。只有這樣,才能不斷提升條例的影響力,為條例的落地實施營造濃厚的氛圍。
文明是一座城市的靈魂,制定出臺文明行為促進條例就是為城市鑄魂。因此,各地既要重視條例制定,也要重視條例宣傳,絕不能讓條例只是成為墻上的、書本里的條例,而要真正讓條例走進群眾心里。只有這樣,條例才能更好地內化于心、外化于行,才能真正提高市民群眾的文明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,讓市民群眾的獲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更強。
3月25日,《重慶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》集中宣傳活動走進渝北區寶圣湖街道,渝北區現場發布了“踐行文明八條”。(3月26日《重慶日報》)
近年來,為提升市民文明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,越來越多的城市制定出臺了文明行為促進條例,為文明建設提供法律保障。雖說,各地的條例大都是結合城市文明建設現狀,通過征求市民意見、市民投票等流程最終確定發布,但是仍要面向市民群眾廣泛宣傳,而且要持續宣傳,只有這樣,才能讓條例內容家喻戶曉,才能更好地入腦入心、規范約束人們的行為。在這方面,重慶市規定每年3月為“文明行為促進月”,由有關部門組織宣傳團隊走進城鄉社區,號召市民群眾學習條例、踐行條例,值得借鑒。
知是行之始,行是知之成。制定條例就是為了讓市民踐行,只有大力宣傳才能讓市民知曉條例內容,才能更好地知法守法。因此,各地要建立組織體系,壓實責任,常態化開展條例宣傳活動,積極利用網絡宣傳,最大限度擴大宣傳覆蓋面,讓廣大市民群眾知曉什么是文明、怎么踐行文明,明白哪些事能做、哪些事不能做。同時也要大力宣傳不文明行為的懲戒案例,讓人們敬畏條例,自覺遵守,做城市文明的建設者、捍衛者。
讓條例宣傳“活起來”,才能讓條例更好地入腦入心。宣傳條例不能僅單純宣傳條文內容,要把相對生硬、枯燥的條文通過市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展現出來,群眾才愿意聽、聽得進,條例才能更好地落地。這就要求有關部門要進一步強化責任心,不要滿足宣傳了,而要追求宣傳好,看是否宣傳到群眾的心坎。同時,讓條例宣傳“活起來”,各地還要做好結合文章,比如,與學雷鋒日、敬老日,與清明、春節等節日,以及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結合起來,讓條例宣傳融入更多的場景。只有這樣,才能不斷提升條例的影響力,為條例的落地實施營造濃厚的氛圍。
文明是一座城市的靈魂,制定出臺文明行為促進條例就是為城市鑄魂。因此,各地既要重視條例制定,也要重視條例宣傳,絕不能讓條例只是成為墻上的、書本里的條例,而要真正讓條例走進群眾心里。只有這樣,條例才能更好地內化于心、外化于行,才能真正提高市民群眾的文明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,讓市民群眾的獲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更強。
(編輯:王霞)
文章熱詞:
上一篇:喚起旅游中的文明自覺
下一篇:保障“安靜權”也是守護城市文明
延伸閱讀:
網友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