禮讓出行為城市文明增輝
交通行為不僅關乎司乘人員和行人的出行安全,也是城市文明的重要標志。文明交通既有助于保護人身安全、降低事故風險,也有利于樹立城市良好形象、提升城市文明程度,并且也是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法律法規明確規定的要求。倡導文明交通,一直是城市治理和文明城市建設的要點,一方面通過嚴格監管執法措施加強“硬約束”,一方面通過教育引導形成“軟約束”,推動文明交通不斷取得新成效,提升人民群眾的安全感和幸福感。
近日,北京市公安交管部門以禮讓斑馬線為切入點,加大對交通違法行為的管理整治力度,進一步從執法層面促進文明出行、安全出行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。在強化“硬約束”的同時,還同步在“軟約束”層面發力,動員全市公交、出租(網約)、旅游客運、駕培等交通運輸行業內的企業和從業人員,簽訂“文明駕車禮讓行人承諾書”,并將違反承諾的企業和個人記入征信系統,使“軟約束”能夠更好地與“硬約束”相互配合、相互支持,起到更好的教育、引導、規范效果。
禮讓一小步,就是文明的一大步。營造安全文明的交通出行環境,既要對處于強勢一方的駕車人加強約束,對處于相對弱勢一方面的行人也不能放松要求。很多交通事故的發生,不僅僅是由于駕車人行為失當導致的,由于行人不遵守交通規則,闖紅燈、過馬路玩手機、與車爭道等也是引發交通事故的經常性因素。因此,提升交通文明,也需要不斷涵養行人的規則意識和文明自覺,通過設置交通引導員、啟用人臉識別抓拍系統、通過媒體和網絡平臺對行人不文明交通行為進行曝光等方式,進一步促進文明交通成為各方面參與者的一致共識,更有助于文明交通蔚然成風。
文明出行始于足下,良好的交通出行行為,是每一個人應當具備的基本文明素養,這既是體現個人素質的表現,也是個人安全平安的保障,這不是做給別人看的事情,而是關乎每個人自身的切身利益。只有每個人都相向而行,將規則意識、文明意識落實到行動中,不斷增強文明的內生動力,使文明交通內化于心、外化于行,就能夠讓城市更安全、更有序、更文明,增強城市文明的品質與內涵。
網友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