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化建設——登高望遠 為時代和人民而歌
2021年,“十四五”時期文化建設開局良好,有序推進,取得了一系列亮眼的成績,呈現出更加清朗、積極向上的新氣象新風尚。2022年,國內國際形勢復雜多變,對文化建設提出了更高要求。對照到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的遠景目標和“十四五”時期文化建設主要目標來看,當前的文化建設,須著重做好以下工作:
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,不斷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,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文化建設,提高社會文明程度;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、革命文化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,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根植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中;繁榮文藝創作,激活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,更好地滿足人民文化需求、增強人民精神力量;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,不斷促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、普惠化、便捷化;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,推動文旅融合,在新發展格局下推進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。
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脈,文藝是時代的號角。去年,中國文聯第十一次全國代表大會、中國作協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隆重召開是文化領域一件大事,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中提出的“以文弘業、以文培元,以文立心、以文鑄魂”,為文藝工作者指明了文藝創作的根本遵循。在2022年的文化建設中,必須深刻理解、扎實踐行。
深刻認識“以文弘業”的交互性。相較于人民對于美好生活的向往而言,現階段的文化建設水平還有很大提升空間。好的文藝作品要想在舞臺上“立起來”,在人民群眾中“傳開去”,就必須在根植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上,掌握運用科技和新媒體手段,增強與大眾的溝通互動,用創新思維不斷增強文化自信。
深刻認識“以文培元”的教育性。文藝作品的鑒賞導讀、民眾教育是文化事業的重要一環。在2021年整治“飯圈”亂象等一系列行動中,我們感受到了極少數文藝作品、文娛活動偏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不良后果。2022年,應在繼續加大文娛領域綜合治理力度的同時,明確文藝、文娛、文綜等形態中必須蘊含的思想性教育性,引導民眾明德修身。
深刻認識“以文立心”的審美性。美的教育,尤其是青少年的審美教育關系到國家的未來,在教育改革和學科調整中,應清醒認識到審美教育的重要性,將富有想象力、創造力的美育課程更好地融入大中小學,為提升國民素質奠定堅實基礎。
深刻認識“以文鑄魂”的精神性。縱覽2021年文化建設,慶祝建黨百年紅色文藝作品如繁星閃耀,展示了新時代我國文藝園地的喜人態勢。全體文藝工作者必須清楚認識到優秀的作品是從歷史中來、從人民中來、從時代中來的,要在自己的崗位上盡己所能講好中國故事、宣揚中國文化、弘揚中國精神,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,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提供強大的價值引導力、文化凝聚力、精神推動力。(作者:肖向榮,系北京師范大學中國教育與社會發展研究院研究員、藝術與傳媒學院教授)
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,不斷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,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文化建設,提高社會文明程度;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、革命文化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,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根植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中;繁榮文藝創作,激活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,更好地滿足人民文化需求、增強人民精神力量;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,不斷促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、普惠化、便捷化;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,推動文旅融合,在新發展格局下推進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。
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脈,文藝是時代的號角。去年,中國文聯第十一次全國代表大會、中國作協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隆重召開是文化領域一件大事,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中提出的“以文弘業、以文培元,以文立心、以文鑄魂”,為文藝工作者指明了文藝創作的根本遵循。在2022年的文化建設中,必須深刻理解、扎實踐行。
深刻認識“以文弘業”的交互性。相較于人民對于美好生活的向往而言,現階段的文化建設水平還有很大提升空間。好的文藝作品要想在舞臺上“立起來”,在人民群眾中“傳開去”,就必須在根植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上,掌握運用科技和新媒體手段,增強與大眾的溝通互動,用創新思維不斷增強文化自信。
深刻認識“以文培元”的教育性。文藝作品的鑒賞導讀、民眾教育是文化事業的重要一環。在2021年整治“飯圈”亂象等一系列行動中,我們感受到了極少數文藝作品、文娛活動偏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不良后果。2022年,應在繼續加大文娛領域綜合治理力度的同時,明確文藝、文娛、文綜等形態中必須蘊含的思想性教育性,引導民眾明德修身。
深刻認識“以文立心”的審美性。美的教育,尤其是青少年的審美教育關系到國家的未來,在教育改革和學科調整中,應清醒認識到審美教育的重要性,將富有想象力、創造力的美育課程更好地融入大中小學,為提升國民素質奠定堅實基礎。
深刻認識“以文鑄魂”的精神性。縱覽2021年文化建設,慶祝建黨百年紅色文藝作品如繁星閃耀,展示了新時代我國文藝園地的喜人態勢。全體文藝工作者必須清楚認識到優秀的作品是從歷史中來、從人民中來、從時代中來的,要在自己的崗位上盡己所能講好中國故事、宣揚中國文化、弘揚中國精神,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,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提供強大的價值引導力、文化凝聚力、精神推動力。(作者:肖向榮,系北京師范大學中國教育與社會發展研究院研究員、藝術與傳媒學院教授)
(編輯:張誠)
文章熱詞:
上一篇:弘揚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
下一篇:沒有了
延伸閱讀:
最新文章
-
為他們點贊!雨衣妹妹
記者見面會現場,5位志愿者分享他......
-
安徽亳州:黨員巾幗“
在安徽亳州譙城區雙溝鎮有幾個......
-
“八閩魚水情·雙擁書
日前,“八閩魚水情·第二屆雙擁書......
推薦文章
-
北京疆農發商貿有限
北京疆農發商貿有限公司是一家銷......
-
廣東佛山新時代文明
近日,廣東佛山大鎮社區新時代文......
-
邵陽寶慶山莊酒店管
邵陽寶慶山莊酒店管理有限公司獲......
-
一顆小草就是一個大
【焦點關注網www.artdj.cn北......
-
【“6 · 26”國際禁
6•26國際禁毒日2021年6月......
網友評論